这被认为与许多央行远未能达到它们的通胀目标有关。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似乎对此表示赞同。该行的通胀目标是2%。无论是欧洲央行对专业预测者展开的调查还是欧洲央行官员自己的预测,通胀预期都在下降。德拉吉曾表示,如果央行不采取更多行动来实现其目标,那么它会失去公信力。
去年10月,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日本央行的公信力处境堪忧。该行要么不得不扩大激进的、非常规刺激政策,要么承认其货币政策没有效果。如我们所知,日本央行两者都没有做,尽管在12月的会议上,该行对原有的操作进行了一些大的技术性调整,以维系其资产购买计划。它的确增加了ETF的购买,但这旨在缓解其为了减少银行交叉持股而增加的股票出售压力。
眼下还很难证明日本央行已经失去公信力了。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比去年10月会议时期低了约10个百分点,日元则是表现最好的主要货币。
现在有部分观察家认为,鉴于日本经济增长低迷,并且在实现通胀目标上也没有进展,如果日本央行不在本周(五)会议上扩大宽松,那么它将失去公信力。我们认为日本央行将意识到,本财年(4月1日起)剔除了食品的CPI可能会低于其先前预期。同时,日本经济哪怕实现最微弱的增长都面临威胁。
央行失去公信力听起来的确很可怕,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它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如何来衡量是否失去公信力?
下周初,美国将公布美联储更加喜欢的通胀指标——核心个人消费支出(PCE)。11月核心PCE为1.3%。自2011年末和2012年初短暂地触及2%后,核心PCE一直未能达到目标。
尽管在实现通胀目标上没有进展,但美联储还是在12月加息了。它失去公信力了吗?
让市场难以置信的是,美联储的点阵图显示今年会有四次加息。12月交割的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暗示,届时实际联邦基金利率均值约为63个基点,本月均值约为36个基点。这意味着市场定价仅包含了一次加息。如果美联储将来说,“我们去年12月弄错了,市场是对的,我们今年只能加一次息,”这是有助于增强它的公信力呢还是会削弱?
公信力对央行来说十分重要。称一个央行公信力受损是一个强有力的指责,需要强有力的证据。它不应该被我们对央行声明的喜好所影响。如果央行做了我们不认同的事,我们就认为它失去公信力。如果它做了我们认同的事儿,我们就认为其公信力增强。对于央行应该做什么,似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这不过是鸡尾酒宴上的谈资罢了。
投资和分析不应该关注这些无稽之谈,真正应该关注的是央行可能会采取的行动,并想清楚相应的后果。预测央行货币政策最好的办法就是仔细研究央行是如何认识其面临的挑战以及可以动用的各种工具的。这才是公信力。